中式麵點-油酥油皮製作方法

在中式麵點中,大略可以分成幾大類,冷水麵類、燙麵類、麵糰類、麵糊類以及油酥油皮類。

油酥油皮類的製作方法的難度,相較於其它,略顯的困難些

雖然製作過程雖然有些繁複,但是同一種類的作法幾乎相同

不同之處多半是使用了不同的油脂,或是材料份量上的差異

應用到油皮酥皮的點心有很多,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蟹殼黃、蛋黃酥、綠豆椪、蘿蔔絲酥餅還有咖哩餃,

甚至胡椒餅都可以算是這一類的作品

 

現在先介紹一下油皮和酥皮的材料

油皮,也可以稱之為水油皮,顧名思義,材料之中必定有油有水。

當然麵粉也是必備的材料之一,中式麵點所使用的麵粉幾乎都是使用中筋麵粉,所以油皮也使是用中

筋麵粉。使用中筋麵粉做油皮的原因,最重要的是不會產生過多的筋性,若用高筋麵粉製作出來的油

皮,可能會在咬下去的瞬間,有著些微的彈性,這樣就缺乏了酥皮該有的酥和脆。若是改成低筋麵粉,

則在桿皮時沒有彈性,表皮很容易破裂,影響到外觀。

另外有些點心的油皮會加入糖來調味,或者加入酵母讓油皮有蓬鬆的口感,例如胡椒餅

油皮裡面的油脂也會因為成品種類的不同而有不同(會在下面介紹酥皮時一起說明)

還有液態材料-水,最好使用40度左右的溫水,溫度影響到麵糰中的油脂硬度。

例如使用奶油類油脂,在低溫下呈現堅硬的狀態,若用冷水則會造成油脂變硬,進而影響到整個麵糰變

硬,之後在桿皮的過程中,就不易桿開而且很容易破皮

有關油皮、酥皮的比例沒有一定,我的經驗大概是1:1-2:1之間。喜歡酥脆則酥皮比例高一些

 

酥皮的材料很簡單,就是粉加油

粉,用低筋麵粉。

油,種類就各有不同。例如:咖哩餃,全部的油脂都使用奶油,為的是要奶油的奶香味。蟹殼黃則是使

用豬油。還有些食譜會用液態油脂,我自己本身不常在中點裡面使用液態油,有時候用液態油做出的麵

會比豬油做出來的稍硬,在桿皮時不易操作,而且油脂也沒有特殊香味,所以我不太建議使用

還有一款類似奶油,但是在低溫下卻有著豬油的狀態,那種油在印度料理常常出現,英文稱做Ghee,

中文翻譯成“淨化奶油”或是“印度奶油”。這款油脂營養成分高,雖然不是傳統中式點心的食材,但是

也可以試試,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

 

接下來就要開始說明如何製作油皮和酥皮麵糰

作法:

1.攪拌盆裡放入固態油脂類,用槳狀頭以電動攪拌器攪拌成泥,之後加入糖和麵粉混合均勻後,慢速攪拌慢慢加入水份攪拌成糰後,放在檯面上用手搓揉成表面光滑的麵團,然後用保鮮膜覆蓋或加蓋靜置半小時,注意不要讓麵糰變乾,就不易桿成多層次了

2.油皮全部材料放入盆中,先用槳狀頭以手力將油脂和麵粉略微混合,再用機器將全部攪拌均勻,之後放在檯面上用手搓揉成表面光滑的麵團,然後用保鮮膜覆蓋或放入密閉容器中。

3.將油皮、油酥各均分為數等份,上方蓋上保鮮膜防止水份蒸發

image

捲桿過程

 

1.油皮壓平包入酥皮

2.收口捏緊

3.麵糰收口朝上壓平

4.第一次捲桿:從中間往上或往下下桿開成牛舌餅狀,自上而下捲起來

5.麵糰轉90度,收口朝上,略為壓平

6.第二次捲桿:從中間往上或往下桿開成長條狀,自上而下捲起來,長條的兩端比較不容易包裹到酥皮,所以捲起來後,油皮較多的那面當做表面

7..中心點用桿麵棍略壓一下

8.四角往內摺做出球狀

9.再壓平桿成圓型

10.包入餡料

發表留言